一年級前的最後4個月,做好學習規劃,上小學後不會累還很優秀

凝媽悟語 2024-04-19 18:51:47

文|凝媽悟語

去接孩子放學的時候,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教育機構在分發小禮品招攬學生。有幼小銜接的、有寫字的、有英語的,還有體育的。

他們傳遞給家長的信息就是,9月份要上一年級的話,要早點行動起來,如果臨時抱佛腳,就來不及了。現在已經有很多孩子報名了,別等到上一年級不適應,再回頭學,已經落後人家一大截。

做幼小銜接,我是贊成的。

這幾年雖然已經開始雙減,按理說,孩子上一年級後還有一段適應期,學習負擔不會很重。但是不同學校的執行情況並不相同,依然存在教學趕進度、以成績爲導向的情況。如果孩子完全零基礎,真的跟不上,會學的很辛苦,也會打擊學習積極性。

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有明顯的不同,幼兒園主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,小學就需要孩子掌握具體的學科知識,幼兒園的學習以遊戲爲主,小學的學習比較系統,兩種教育形式需要做好轉換工作。

所以,還是要重視幼小銜接。

當然,做幼小銜接,不是要給孩子報班。只要家長有時間完全可以自己做,如果實在沒時間,再考慮借助他人的力量。

現在距離9月份上小學還有4個月的時間,一切都來得及,趁早做好學習規劃,讓孩子上小學後不會很累,還能學的很優秀。

幼小銜接避免兩個誤區。

第一個誤區是過度學習。

看過一個幼小銜接都到什麽程度的調查,有的孩子比小學生學的都多,能做100以內進退位加減法、分數通分、小數乘除、識字量3000多、拼音全會、RAZ到K級等等。

如果孩子確實天賦異禀,則另當別論,如果孩子是填鴨式教學逼著學出來的,也沒有好的學習習慣,那就令人擔憂了。

《雲南教育》一篇文章提到了這一現象的惡果:提前學過很多知識的孩子,上課容易走神,學“油”了,覺得自己會 了,上課就不認真聽。上一二年級學習很好、經常受表揚的孩子,到三年就以後老底用盡,成績開始下滑,成了經常被叫家長的孩子。

第二個誤區是徹底躺平。

還有的家長表示,順其自然吧,卷不動,太累家長了,快樂的童年更重要。

童年是快樂了,可是到了一年級就痛苦了。

我認識的上公立幼兒園的孩子,在學校真的什麽學科知識都不學,上了一年級,就開始後悔莫及。

因爲孩子學不會,家長就要跟著教,每天都要忙到半夜。有的家長工作忙,時間靠不上,孩子考試就墊底,上課要被批評、被罰站,整個學習興趣都沒有了。

知識學習方面需要打好基礎

每個孩子的個性和接受能力都不同,肯定存在學的多、學的少、學的快和學的慢的差異,不要和別人比較。

讓孩子學習學科知識,一定要在尊重孩子成長規律、保護孩子心理健康的前提下進行。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,有後勁至關重要。

參考《3-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》、小學一年級的教學進度,想讓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,需要在下列知識學習方面打好基礎。

1、認字:需要認識700字以上,不僅僅是認識字,還要能理解,放在一篇文章中,能知道是什麽意思。因爲需要用文字學習語文,理解各科作業題目,完成每日閱讀任務。不認字,寫作業都困難。

所以,建議不要機械認字,要在生活場景和閱讀中認字。

2、拼音:要從頭到尾過一遍,知道讀音、寫法、聲調、拼讀方法。因爲上一年級後,拼音學習只給一個月學習時間,速度太快,孩子的學習能力還達不到迅速掌握的程度。如果提前花4個月時間慢慢學一遍,再用這一個月進行複習鞏固,就能掌握得非常紮實。

可以使用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中的拼音教學視頻學習,再配合拼音練習冊、拼讀動畫,就可以搞定拼音難題。

3、計算:讓孩子學會20以內加減法就可以,計算是細水長流、熟能生巧,其練習一直貫穿中小學始終。

不要讓孩子死記硬背口訣,要讓孩子理解加減法是怎麽回事,用實物演示,讓孩子把計算和具體的數量對應起來,知其所以然,才不至于漏洞百出。

4、數學思維:幼兒園應該都會教孩子這些知識點,大小、高低、長短、粗細、寬窄、形狀、顔色、方位、排序、規律等等,這些常識都屬于數學思維的範疇,孩子能理解會應用,以後解決數學問題會得心應手。

5、英語:主要是做好英語啓蒙工作,讓孩子知道英語是一門對未來有幫助的語言,不僅僅是考試的科目。

可以借助英文動畫片、兒歌、韻律詩、英文繪本、英文分級讀物,鍛煉孩子的聽力,了解英文的表達方式,用英語學習生活語言,讓孩子自然而然習得英語。

以上學習,我都寫過很多方法,可以翻翻我的往期文章。

好的學習習慣需要養成

爲了保證孩子將來能持續性學好,而不是吃幼小銜接的老本,務必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。

教育家陶行知說,教育就是培養習慣。

幼小銜接階段,需要培養的幾個重要習慣有下面這幾個。

(1)書寫姿勢

包括握筆姿勢和坐姿,關系到書寫的准確美觀以及身體發育,可以參考下圖,具體方法可以看文章《孩子坐姿總不對,家長焦慮!德國醫生說出真相,現在知道還不晚》。

(2)專注高效學習

小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走神,坐不了幾分鍾就開始東張西望。

一方面,這跟孩子的年齡有關,因爲孩子的大腦神經發育還不夠完善,6歲孩子的專注時間大約是12-30分鍾。正常情況下,老師的授課時間都會控制在孩子的專注度之內,剩余的時間會用一些小遊戲、多種互動形式引起孩子的注意。

另一方面,如果孩子認爲知識過于簡單、沒有興趣,也會不專注。如果孩子出現這個情況,要給孩子分配一些任務,讓孩子帶著問題學習,或者要講給他人聽,以此讓孩子保持專注。

還有一種可能是,孩子的專注力被破壞,沒有得到很好的糾正,那就需要進行訓練。訓練的方式有很多,像閱讀、運動、玩專注力小遊戲,都是可以的。

同時重要的是,家長千萬不要隨意打擾孩子,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,讓孩子在有限時間內高效學習。

平時我給二寶安排的任務都在15分鍾之內,要求他在這個時間段內保持專注,完成後就可以玩,他是可以做到的。

(3)按規劃學習

上學後,學習任務會加重,但又要保證留白的時間,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養成按規劃學習的習慣,節約出足夠的時間玩樂。

要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計劃,包括學校布置的作業、中英文閱讀、口算練習、其他興趣班作業等等。孩子每天習慣了,一到時間,生物鍾就會提醒他做相應的事情。有時候,我忘了給二寶拿書,二寶還提醒我該讀書了。

(4)獨立思考和提問

鼓勵孩子問爲什麽,讓他保持好奇心。但是又要防止孩子不想獨立思考,只想求助大人。

當孩子問爲什麽的時候,不要立即告訴他答案,而是讓他想想一想,大膽說一個答案。然後我們再和孩子一起查閱資料,找到正確的解釋。

孩子的想法得到贊揚,就會變得越來越喜歡思考、敢于思考。

寫在最後:上一年級前,還剩下最後4個月的時間,但是做好幼小銜接讓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還是非常充足的。在這段時間裏,一定要進行合理知識學習,養成必要的學習習慣,孩子上小學以後,才不會學的很累,還會很優秀。

我是@凝媽悟語

兩男孩媽媽,10多年育兒經驗

陪孩子閱讀、英語啓蒙、科學啓蒙

分享育兒感悟、落地育兒幹貨

歡迎關注,育兒路上一起前行

0 阅读:50

凝媽悟語

簡介:兩寶媽媽,專注育兒經驗分享,歡迎關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