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合資品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會繼續墜落嗎

駕日遊記 2024-02-05 19:00:44

2023已成過往,2024競爭的大幕已經開啓。跟中汽協2023數據統計,2023乘用車銷售2606.3萬輛,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904.38萬輛,占比達到36.43%,而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占比僅爲19.29%,相比自主品牌的49.9%,低出30.6個百分點。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,合資品牌2023年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與自主品牌相比處于絕對的被動地位。但925.5萬輛燃油車的銷量,說明合資品牌仍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技術底蘊。2024年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會仍然處于被動地位嗎?合資品牌能夠扭轉乾坤與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並駕齊驅嗎?

三電技術和智能化也許沒有我們想象的有那麽大的技術差距

說到新能源汽車,三電技術和智能化是繞不開的話題,也是自主品牌經過多年奮發圖強,在這兩個領域取得了一定技術領先優勢。但我認爲除了電池技術外,合資品牌的技術儲備足以在短時間內達到甚至超過自主品牌,尤其在智能化方面,目前自主品牌主要體現在人機互動和休閑娛樂體驗,真正到智能操控駕駛層面,投入到實際運用的可靠技術仍然處于摸索階段。比如L2級的無人駕駛,在自動泊車功能上真正有客戶敢于應用的少之又少。智駕技術的現實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因此我認爲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傳統車企,在技術儲備上的能力相比新勢力是有優勢。

另外從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看,造就了比亞迪的一家獨大,2023年超過300萬輛,市場占比超過40%,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造就了比亞迪,還是比亞迪造就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優勢,看看你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問題。比亞迪依靠近20年的堅守,確實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,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,這是好事也是壞事,一個市場的競爭一定是百花齊放才是春。

2023的銷量也許是假象,合資與自主的技術差距也許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大。

新能源汽車的多技術路線 造就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

在電池技術沒有取得突破和充電基礎實施建設未完善之前,續航永遠是新能源汽車的痛,永遠是客戶心中揮之不去的憂慮。

目前無論是三元锂電池還是磷酸鐵锂電池,電池密度在200WH/Kg左右,提高續航裏程就是加大電池的容量,目前市場上電池容量在100kwh左右整車自重要超過2噸,這個重量在燃油車領域已經是C級車的標准,而在新能源純電車市場只要續航超過600公裏的是普遍現象,車輛自重的增加無疑是能量的巨大浪費。

爲解決裏程焦慮問題,增程式、混動式的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應運而生,加上國家補貼政策的加持,使得這一市場得到了蓬勃發展,2024年純電和混動+增程的比例基本1:1.而從長遠看增程和混動一定不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,混動純電裏程一般不超過100公裏,這也僅僅是上下班出行的距離,中短途的旅行基本還是在燒油,只要車能夠燒油,在充電設施配套不完善的情況下,大部分在選擇使用燃油。如果使用社會公用的充電設施,一是充電時間基本最低也得1小時,加上充電設施基本都在停車場,停車費也是一個問題,對消費者而言,有時時間比金錢會更重要。

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,成也政策,敗也政策。要想成爲真正的新能源汽車強國,純電是未來的唯一選擇,至于電池是選擇锂電池、氫燃料電池還是固態電池,就看哪一種技術路線能夠讓消費者用的好,還買得起。

合資品牌有自己的堅守 看看最終書執牛耳?

豐田一直堅守輕混技術,但爲中國市場也不得不低頭。但豐田的堅守沒有變,固態電池是其攻堅的方向,並且在不斷加大研發力度。

大衆最近推出ID.7VIZZION新能源車型,在智能化方面已經有了質的提升,據說市場反饋還不錯。

奔馳、寶馬、奧迪這些傳統豪強,也在厲兵秣馬。尤其2023年高端新能源豪車市場在理想的帶領下,攻城略地,實現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比增長18.5%,問界M7等高端産品在今年1月銷量突破3萬台,預示著2024在這一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。

上汽通用、東風日産、東風本田等主流合資企業不會束手就擒,自主的吉利、長城、長安、奇瑞、廣汽和上汽在轉型的通道中逐漸回歸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市場,比亞迪志成高遠,2024想飛得更高,一衆新勢力有的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,有的是增長乏力,所以都會放手一搏。

因此合資品牌2024年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會繼續墜落,也許會從谷底慢慢爬起來。

所以相信2024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真正開始,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相愛相殺,你想要的精彩都會呈現,誰執牛耳,還得看誰的技術和産品過硬。

1 阅读:13
评论列表
  • 2024-02-05 19:48

   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[笑著哭]

駕日遊記

簡介:🚘愛車懂車玩車🛻自駕評測 與車爲友📮分享汽車新鮮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