純電的極限是山海關,而混動的極限則是燃油車的墳墓

文立刀 2024-02-02 02:21:06

事情要從松花江冰面上的一杯熱茶說起。

1月30日,吉林松花江滑冰馬拉松挑戰賽在白山市松花江生態旅遊風景區舉辦。我作爲媒體嘉賓有幸親臨盛事。宏大的場面和激烈的賽況這裏就不贅言了,在拍攝過程中,因爲佩戴著媒體工作證,我被人拉住求助:有人失溫了。

患者是本次活動的參賽選手,比賽服比較單薄,天氣冷,體力消耗又比較大,出汗後體溫迅速流失,導致失溫。好在情況並不算太嚴重,患者仍舊可以行走說話,但身體抑制不住地發抖,我趕到時已經披上了錫紙毯,並沒有生命危險,但的確需要幫助。

我兜裏正好備有暖寶,也不管有用沒用,先給人貼上了。不遠處正好有比亞迪助力此次活動的展車,一輛方程豹豹5正在外放電給電磁爐燒水,我去要了一杯熱茶,患者喝完後好了很多,身體已經不發抖了。

沒有這杯熱茶,患者也沒有太大的健康風險,畢竟現場人很多,誰都會伸出援手,還有救護車在幾百米外待命。但是這一杯熱茶,在冰天雪地的松花江面上,的確可以讓人更舒服。這就是燃油車和新能源之間的差距,松花江上的一杯熱茶。

這次比亞迪助力吉林松花江滑冰馬拉松挑戰賽,共亮相了4款車,分別是方程豹豹5、宋L、騰勢N7、騰勢D9。有e平台3.0加持的宋L和騰勢N7,借助iTAC技術,在冰面中馳騁,的確從容穩健,雪地漂移也足夠刺激。不過作爲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,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純電車在極寒天氣的局限性:最起碼在長達十多個小時的展示期間,純電的騰勢N7和宋L是不敢開空調的。

有業內人士總結,和氣候一樣,秦嶺淮河是純電車和插混車之間的分水嶺。不過隨著新能源技術的進步,我覺得這條分界線現在應該可以推進到山海關。在零下10度以內,非極限條件下,搭載熱泵空調的純電車型是可以勝任大部分工作場景的。不過出了山海關,氣溫動辄零下二三十度,純電車的局限性會被成倍放大。比如說這次冰面上的活動,混動的騰勢D9和方程豹豹5都肆無忌憚的開著空調,原地發電不僅可以用發動機的余熱供暖,還能把多余的能量存儲在電池裏,不用擔心原地熱車的排放和積碳問題。而純電車顯然不行,這種極寒天氣下制熱功率要維持在3—5Kw,相當于一個小時就消耗3到5度電,加上天冷放電效率下降,100度的電池包也禁不住十多個小時的消耗。

而混動車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了,它擁有純電車幾乎所有的優點,還沒有續航焦慮問題。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,發動機的存在補上了純電車的最後一塊短板。不僅如此,和純油車相比,它的優勢一樣是明顯的——除了純電的低成本、低噪音、汙染小、動力強、響應速度快以外,在冬季也有獨特的優勢。比如說插電式混動的外放電功能,松花江上的一杯熱茶,不說能救命,但的確能讓你更舒服,更惬意。比如說燃油車蓄電池容量小,冬天容易打不著火,而插混車可以純電行駛,其中比亞迪這方面技術更加成熟,用鐵锂電池替代了傳統的鉛酸電池作爲啓動電池,全生命周期無需更換,而且不用擔心虧電打不著火。

純電車目前還是存在局限性的,最起碼嚴寒條件下的續航和制熱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,所以才有純電不過山海關之說,但插電式混動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,它不存在所謂的極限,如果有的話,燃油車的墳墓。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,電池技術發生質變,作爲過渡的插電式混動也和燃油車一樣,退出曆史的舞台。

1 阅读:56

文立刀

簡介:作家文立刀個人號,著有獸醫白無常、都是黑絲惹的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