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海戰役期間,國民黨軍臨時拼湊的部隊,成分複雜,都是死硬分子

浮沉聊曆史 2024-04-22 21:04:38

在淮海戰役後期,國民黨軍隊爲了收攏殘兵和虛張聲勢,不僅沒有把有限的力量用來補充已經殘缺不全的部隊,反而是大肆擴編新部隊。

在陳官莊包圍圈中,國民黨軍隊先後成立了第64軍、第115軍和第116軍。其中第64軍、第116軍只是一個空架子,是在即將全軍覆沒前夕,匆忙組建起來的,幾乎沒有任何戰鬥力。

原來的第64軍在碾莊被解放軍全殲,可能是這個軍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較好。第64軍這個番號就給了李彌兵團,算是“死而複生”了,重建的第64軍由王洪九部改編的獨立旅和一些散兵遊勇組成,總兵力在4000人左右。第116軍的情況比重建的第64軍更加糟糕,只有一些從第72軍抽調出來的軍官,根本沒有幾個兵。之所以要組建第116軍,是第72軍軍長余錦源爲了擴充自己的力量,准備用第72軍和第116軍新編成一個兵團。

只有第115軍的情況比較好,該軍由一個建制完整的第39師和賈汪起義後的第180師殘部共同編成,第115軍隸屬于李彌兵團。

第39師原本並不在徐州附近,該師長期是第40軍的基本部隊,在淮海戰役開始前部署在河南的安陽。隨著黃百韬兵團被包圍在碾莊,邱清泉和李彌兵團東援解救黃百韬兵團,徐州的防務軍空虛了起來,國民黨軍隊只能拆東牆補西牆,就把第39師從安陽空運到了徐州,抵擋徐州的時間是1948年11月13日。

僅從第39師空運的效率來看,國民黨的空中力量完全有能力空運來1、2個軍的部隊,只是國民黨軍隊內部派系鬥爭,從其他地方空運部隊是很難實現的。

12月1日,國民黨軍隊開始撤離徐州。由于遭到解放軍的頑強阻擊,國民黨軍隊的前進舉步維艱。戰至10日,兩軍攻守易形,解放軍從防禦轉爲進攻,國民黨軍隊的陣地全線告急。

第39師此時被配屬給李彌兵團的第8軍,負責防守青龍集以北的伍莊。在受到解放軍攻擊後,第39師師長司元凱經常到第一線督戰,該師防守的伍莊雖然遭到解放軍持續不斷的猛烈進攻,始終沒有失守。

解放軍戰後對第39師的評價很高:對士兵麻醉教育較深,在沒有遭受重創時,作戰非常沉著冷靜。兵員比較充足,輕武器裝備很好,每連有10至12挺輕機槍,每班有槍彈筒1個。在防守陣地時能夠潛伏不動,在我軍突擊隊靠近時密集投擲手榴彈,並且可以持續發動多次反沖擊。

同樣是在伍莊之戰中,奉命增援第39師的第8軍237師1個團,接防伍莊南面的一個村莊,一個晚上的功夫就丟了這個村子,這個團也全部被解放軍消滅,第二天還是第39師的部隊重新奪回了丟失的那個村子,由此可見國民黨軍隊各部隊之間戰鬥力的差距之大。

由于第39師在戰場上的表現出色,兵團司令李彌在國防部申請到了第115軍的番號,任命司元凱爲第115軍的軍長,並把原來第3綏靖區的第180師殘部劃入第115軍。未參加起義的第180師,在被劃入第115軍時實際兵力勉強只能編成一個團,這些人雖然都是殘兵敗將,並且士氣十分低落,但凝聚力還行,尚能保持小一個團體。

第115軍這支部隊一直到最後時刻,在陣地被解放軍突破後,第115軍軍長司元恺和第180師師長陳芝芳還能率領殘部500多人退到第5軍的陣地上,並且和第5軍一起組織了最後一次突圍。當然,已經山窮水盡的國民黨軍隊根本不可能突圍成功,司元恺、陳芝芳等人都當了解放軍的俘虜。

13 阅读:2586